【儀器交易網 專題報道】日前,“核電領域放射性核素活度測量比對總結會”在計量科學研究院(簡稱計量院)召開,為歷時近1年、參比實驗室支撐核電運行總量半數以上機組的專項計量比對工作圓滿劃上句號。
此次比對是在核電行業的安全、環保和質量意識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開展的。比對項目涉及的氫-3、鎘-109、鈷-57、鈷-60、銫-137和镅-241等6種放射性核素,均與核電站運行安全監測、運行效率監測、核電大修監測、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監測、環境保護監測密切相關。計量院電離輻射所活度室起草了比對方案,并制備了經標準裝置定值、量值等效的比對樣品發放到各參比實驗室。今年1月,計量院對收到的各參比實驗室測量結果進行了評價分析,就比對測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理并終形成了報告定稿,為提升參比實驗室監測數據質量、保障核電運行及環境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中廣核蘇州熱工研究院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田朝暉、中廣核輻射監測技術公司副總經理問清華等代表核電化學檢測的質量管理部門對計量院此次專題服務的重要性和專業水平給予了高度評價。田朝暉表示,當前每個核電廠機組每年都有一萬多份檢測數據報表,這些報表關系到核電機組運行、大修檢測和流出物檢測等各個方面,數據的準確可靠是關鍵。本次比對客觀檢驗了核電行業關鍵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是核電放射化學專業已開展的計量比對中專業性水平zui高的一次,對于核電檢測質量提升具有示范意義和作用。
上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它周圍的電子構成的。輕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 都能放出能量,分別稱為核聚變能和核裂變能,簡稱核能或核電。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利用,對人類生存、發展、進步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進入21世紀后,人們更加注重生存環境和生存空間的質量。大量燃用化石能源產生的溫室效應、酸雨現象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同時,化石能源經長期開采,其資源日趨枯竭,已不足以支撐經濟的發展。在尋找替代能源的過程中,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核能的應用,而核能主要的應用就是核能發電。
人類次實現核能發電是在1951年。當年8月,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在愛達荷州一座鈉冷塊中子增殖實驗堆上進行了上一次核能發電實驗并獲得成功。1954年,蘇聯建成了上一座實驗核電站,發電功率5000KW。 核電站與火電站發電過程相同,均是熱能—機械能—電能的能量轉換過程,不同之處主要是熱源部分?;痣娬臼峭ㄟ^化石燃料在鍋爐設備中燃燒產生熱量,而核電站則是通過核燃料鏈式裂變反應產生熱量。
核電站的組成通常有兩部分:核系統及核設備,又稱為核島;常規系統及常規設備,又稱為常規島。這兩部分就組成了核能發電系統。
核島中主要的設備為核反應堆及由載熱劑(冷卻劑)提供熱量的蒸汽發生器,它替代常規火電站中蒸汽鍋爐的作用。常規島的主要設備為氣輪機和發電機及其相應附屬設備,常規島的組成與常規火電站氣輪機大致相同。
